跳至正文

乒协

我与科大乒乓18:深谋远虑

体教成立这个乒乓球俱乐部,是打着教学改革的旗号,因此资金来源是教改经费。主要的操作方式是,选修乒乓球体育课的同学通过申请可以成为俱乐部的自然会员,在特定的时间段参加练球可以对该课程成绩有加成,同时也能提高乒乓球技术。这个练球的时间与乒协招收的会员的练球时间是不同的。

负责教改经费的老师质疑俱乐部对会员(不是指选修乒乓球课的自然会员)征收会费的行为,孙老师表示这是国际惯例。孙老师与我商议,我说现在已经有不少会员极为不遵守秩序,要是再不收会费,不守秩序和不参加活动的会员比例将会更大,对会员的凝聚力也将急剧降低。所以,俱乐部是绝不可能取消会费的,孙老师说会再去沟通。我们辛苦了好几个月,才有乒协此时的局面,怎么也不会允许如此愚蠢的行为使我们前功尽弃的。而其实,再强大的组织的衰落,都源自内部的病根。

我与科大乒乓17:摸索前行

2009学年第二学期,一些事情变得与之前不同了。首先,乒协使用东区乒乓球馆不再需要付费,因为乒协即将同时也成为乒乓球俱乐部了,这是隶属于体教的机构。另一方面,体教自作聪明地让西区乒乓球馆免费开放了,乒协提供的免费练球活动的吸引力一下子几乎不复存在,以致于我们甚至向西区会员退还了部分会费,因为承诺的会员福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几乎失效了。

副会长杜晓明和技术部部长章昊即将毕业,而副部长罗铭在过去半年中为协会承担了相当份量的工作,协会中没有更合适的会长候选人,所以将章昊升至副会长,为罗铭空出技术部部长的位置。我在上一学期就提出了从第二学期开始,为培养下任会长,会将本学期的三次重要比赛的指挥和决策权交由两个部门的部长。第一次比赛两位部长共同主导,第二三次比赛两人各主导一次。这一做法为两位部长提供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也利于协会事务的传承。

我与科大乒乓16:攘外安内

面向各学院的2009年中科大乒乓球团体赛,预赛20支代表队打了一天,4个小组分别单循环各出线2队。这个过程各队按我设计的比分记录单确定场次、桌号、对手,自行记录比分,次序井然。决赛8支代表队进行淘汰,打了一个下午,决出名次,这个过程请了体教的老师担任裁判。比赛结束后由体教曾主任颁奖。

整个比赛宣传、报名、赛程设计、现场组织均可以说是完美,特别是开创性的报名方式,打破了某些学院体育部通知组织不力的限制。但也有一件事情令人十分不快,计算机学院的领队在未通知已成功报名的选手的情形下,告诉我们放弃该学院的参赛资格。于是我们允许另一个较大的学院多组一支代表队。而事实上计算机学院的参赛选手并未全部知晓,直到预赛开始前我们才明白。后来我们在学校BBS乒乓版实名批评了这位同学。从此事起,我开始思考乒协提供比赛等活动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有一些相应的限制措施呢?这个思考后来也被付诸行动了。

我与科大乒乓15:否极泰来

这学期还要举办面向各学院的团体赛,所以师生对抗赛必须早些举办。2009年9月时,我已和教工乒协刘杰老师协商好,在国庆节之后举办师生对抗赛。这次比赛想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

一者前两年的师生对抗赛办得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乒协凝聚不到人心,组织工作混乱,参赛学生的水平得不到保证,参赛的教工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那么这次我们最先要做好的是,邀请尽可能多的高水平学生参赛,让教工觉得有挑战,让观众觉得精彩。当然,整个组织过程一定要井然有序。邀请高水平学生,对于以前的乒协,可能不容易,那时的乒协干事并不混迹科大乒乓球圈子。而现在的乒协,技术部的干事大多熟悉这个圈子,那就丝毫不困难了。

我与科大乒乓14:老瓦风波

这件事情的内幕,所知者甚少。过了这几年,我还是想把我所了解到的整个过程告诉当年抱有遗憾的球友。

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体育类分管委员刘红岩找我,说接到紧急指示,乒坛长青树、瑞典的瓦尔德内尔要来科大,需要立即着手准备。瓦尔德内尔是当时世界上三位男子大满贯选手之一,这一消息非同小可,而承办此活动,对于乒协来说,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我与科大乒乓13:练球始末

乒协在这一年推出的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每周东西区各两次且时间错开的练球,并且有巡回指导,每周还有一次教学活动。这一活动将零散的会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聚合了起来,并且给没有基础的会员创造了学习的机会。但从规划到推出,并非一帆风顺。

招新结束之后,我们估算了一下协会的现有经费。加上招新的收入,除去招新、“继往开来杯”、讲座等的支出,大概有接近4000元,这是接下来一学年的全部经费了。只支撑练球尚且不足,再加上还要办好几次比赛。但承诺要办的活动,当然要办,经费的事情,再慢慢想想办法。

我与科大乒乓12:二文一武

暑假招新的成功,或许可以归结为没有竞争对手——所有其它社团都在享受假期呢。而开学之后,众多社团一齐登台,乒协又赢下了相当数目的会员,就不能仅仅归功于夺人眼球的五彩光盘了。在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协会举办了几项重要的活动,来支撑我们的宣传。

我们开创性地举办了面向全校而不限于会员的四场讲座,东西区各一场技术讲座和一场器材讲座。技术讲座由我主讲,主要介绍乒乓球技术的组成和如何在科大的环境下获取较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介绍了乒协给会员提供的练球和比赛的环境。器材讲座由协会顾问、时任BBS乒乓版版主polyahu主讲,介绍了底板结构、套胶分类、胶水等器材入门知识,并给出了一些各价位的推荐配置,也介绍了乒协提供的器材代购服务。

我与科大乒乓11:百废初兴

在2009学年即将到来的那个暑假,8月中旬,大一新生已然报到并参加军训。当时的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体育类分管委员告知可以在此时招收新会员。乒协自然不愿放过这一竞争较少的宣传机会,我询问了各位干事,除了我之外只有罗铭在校。人手相当短缺,但还是决定试一试。

过去乒协采用会员终身制,仅收10元会费。我大一时参与乒协的工作时,就提出年费制会员,但由于经费的风险,未能被采用。而现在的乒协身处绝境,破除成规、放手一搏相当重要。这改革后的第一年,最重要的目标是聚集人气,因而冒着破产的风险,将会费定为20元。对应的活动大致为每周4次的免费练球、巡回指导,每周1次的教学活动,平均每月1次的比赛,优惠便捷的器材代购等。对于之前的终身制会员,提供15元的优惠升级方案。当然,原终身制会员若不愿升级,每学期2到3次的免费练球及一年一度的会员大赛仍然可以参加。

我与科大乒乓10:吐故纳新

换届大会开得波澜不惊,参加会议的除原乒协愿意留下的干事、我此次引入的章昊、葛昊、张文强、袁弘渊、自愿加入的罗铭之外,还有polyahu和胡旭。polyahu作为现任BBS乒乓版的版主被邀请担任顾问一职。因为考虑到原乒协的干事和此次引入的新干事(其实也大多是更早之前乒协的干事)之间不熟悉,因而邀请在乒协很久的胡旭回来挂个名,调和这种关系。

我与科大乒乓09:万事俱备

乒协原不到20名干事分组织部、宣传部、财务部、外联部、顾问组,结构涣散,比如比赛现场的组织工作需要较多的人手,但组织部部长却无法直接调动其它部门的干事,即使由会长出面跨部门调动也不可能像部内协作那样协调,且容易造成会长集权。如果要达到较高的效率,必须重新设计。我构想了一种结构,只分组织部和技术部两个部门,技术部承担定期练球的组织指导工作和比赛赛程的设计工作,组织部承担比赛宣传报名和现场组织的工作。在组织部中设立ps组负责海报的设计,在技术部中设立财务人员,外联工作两个部门共同进行。这样在需要较多人手的事务上,不至于出现部长由于部内人员太少而无法安排的情形。那么就可以充分放权给部长,而不需要会长事事过问。